钧日学论语15:思不出位知我者天•宪问第十四
发布时间:2019-06-09
钧日学论语15:思不出位知我者天•宪问第十四
张明达
2019年5月31日,钧日律师事务所于民会室举行论语第十四篇《宪问篇》讲座,本篇延续《颜渊问仁篇》探讨仁之本体,继子路问政篇从公共管理的庙堂角度探讨仁之应用之后,又从社会事务的江湖角度引申发挥仁之外用。
本篇以“思不出其位”为核心,讲述无论何时何地,学修不以名利为目的,不以投机取巧为手段,不以世俗常情为评判,不以一时一地、小德小智为结果,学修唯一的价值意义在于一生一世、全方位地不断成长。
无道之谷为耻,开篇点明一个学者不应只以满足个人私欲为目的,又以“克伐怨欲不行可以为难”说起,进而要求学者不能简单的以做到自我管理为满足,更不能终日闭门不问世事,应将自己的修学置于整个社会事务当中,无论社会安定还是动荡,都要秉持正言正行,有仁有勇,立德立言。
夫子从不轻易印证人之仁学,子产子西管仲逐一评析下来,不见夫子对这些叱咤风云的历史和当代人物给予仁评,为仁之不易可见一斑。夫子不求智勇德艺之成人标准,而是实事求是提出“见利思义、见危授命、不忘平生之言”的时代标准,直心婆心,尽显其中。
中篇在巩固为仁不以世俗名利为标准的基础上,进一步阐明为仁贵在求真、要避免假仁,还要避免为一己私名而推卸责任的小仁。立志为士成仁者,从“为己”入手,下学上达,思不出位,恪守不忧不惑不惧的仁智勇君子之道,不断提高自己,多行包容,不求虚名,做一个终生践行、知行合一的仁者。
下篇以“夫子栖栖”为征,通过辨析“骥不称其力称其德”、“以德报德以直报怨”,提出学修不求名扬天下,更不求权倾异己。夫子虽然自言“下学上达、知我者天”,可依然用“贤者辟世”、“作者七人”的表述,一方面道出了夫子出世超然的人格情怀,另一方面更加彰显夫子入世为民的人类关怀。避世的守城人,了解夫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,身背草皿路过孔家的行路人,听夫子击罄声就可以评判夫子有鞠躬决绝而不自知之心。夫子难道真的不自知吗,谁不知“深厉浅揭”,奈何民众疾苦、社会惟危,夫子明知世事难为但依然铿锵入世,一句“果哉末之难矣”,流露多少慈悲真言。
篇末以“原壤夷俟”、“童子将命”两则故事收尾,呼应篇首,再次告诫学人,学习要一生一世脚踏实地,不能做“幼不逊悌、长而无述、老而不死”的偷生贼,不能做“见其居于位、与先生并行”而不求真才实学的投机客。
知易行难,愿每位有幸沐浴夫子智慧的我们,做一个知行合一的终生实践者,用生命去体验,体验论语字里行间的智慧和欢乐。
钧日场:核心价值场